民族教育的省思
看了要求单一语文以便挤入国家主流的"支持慕克力,支持单源流学校"的文章让我反思为什么作者有这等想法。到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混进国家主流?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虽然数百年前先贤在马来亚这土地上开始建立民族文化的教育工作面对了多少的苦难和心酸。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在民族教育的名义下捞取个人政治资本甚至个人利益的人也为数不少。
同样的对民族教育前景一片大好,友族马来人印度人也上华文小学甚至独立中学的这类宣传民族教育必胜的缺乏理性与民族情感的这类说辞。大家是否觉得言说中出现了功利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自我感觉美好之惑?
我们在华社、华团里都会听到许多中国开放了,世界需要中国,我们懂得中文的人可以抬头了,因而举例越来越多友族朋友把孩子送到华小就读已经说明一切了。
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他们选择把孩子送去以前的英校(现在已经是国民小学--马来小学)了。他们的理由是马来文是官方语文,读华小孩子没有出息。他们甚至和我计算说,读华小的孩子的书包比国小的重,而且读国小的孩子可以直接升入国民中学,这样省了很多钱和时间。
我也有一些为了孩子上独中可以送到台湾大学而省吃俭用的家长朋友,他们认为只是马来西亚政治不公平的政策不承认独中的统考,但是世界各地已经有许多学府接纳独中的教育水平了。
但是到底为什么家长要把孩子送到独中或至少让他们在小学母语教育的背景之下成长呢?难道就单单是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或是发扬民族教育?到底有多少人还相信坚持民族教育的理由不应该只是那几条?
当明志的音乐搞得大家沸沸扬扬的时候我们也是先看外表,所谓各取所需的思考方法然后把其反映受语文困扰的学生的困境完全用一句“谁叫你自己不努力?”来打发边缘人的嘟嚷。
我想媒体炒作或是华社中掀起的思考不应该是停留在为了解决问题或制造一些舆论来镇压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家必须展开理性的思考,问许多为什么,大家用理性来探讨各种的可能因素与处境等。
因为事情能够尽早爆发其伤害比蔓延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场面更是应该我们感到庆幸的。我们是否应该检讨华社的领袖是否真的坐言起行的不但在公众场合教育群众热爱母语,维护母语;在其个人家庭生活里的家庭教育是否也如此坚持?那些选择把孩子送到母语教育的摇篮的家长是否很明白为什么?是否我们群众对教育的认识只是功能主义的思考模式?我们民族教育是否有一个更高的教育格局如维护民主、言论自由与培养法治社会的精神理念?
我是参考柯嘉逊博士办学的精神,体现出民族教育能够灌输学子学以致用的把人类追求的民主、人权、法治精神身体力行的活现在个人参与的社会运动当中。同时培育出许多能够为民主教育改革发光的子弟如刘镇东与欧阳悍华等人,我反思:如果我们用民族教育来当免疫责难的工具是否可耻(有人说柯博士是二毛子)?从各种现象看来我们的华人社会必须有更大一部份的人勇于为华教的各种问题做思考分析,而最有资格的参与者就是华校毕业生。
如果我们已经远远的摒弃了封建教条主义的命令与服从式的教育手段多时,必须检讨我们的维护母语(民族)教育的说法是否可以是更客观更说理的感召?
我想其实我们都有答案,要塑造怎么样的一个民族思想,是为了满足功利主义社会的需求还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民族的传承者,这是我们可以继续的探讨及检讨我们的教育制度是否民主、多元、开放?
最后给那些回应或准备回应“猫文”的朋友一个提醒,如果您告诉大家选择母语源流学校有什么好处的说辞;我想你应该为他们以后有更多不满和嘟嚷的声音负责。
对我而言民族教育不能用功利好处来衡量,但是我会告诉大家学习母语教育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和尊严。学习其他的语言只是一个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没有根哪有家?一个人的尊严不能用金钱衡量,而且一个人的尊严也无法用金钱给予。因为尊严是人首先自己对自己的尊重,然后才是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但愿华社中越来越少的子弟谈论读华校比什么学校更有好处的~~比较谈话。
发表评论